2025年3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佳思工作室在党员先锋活动站举办了一场“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佳、李华、刘梅和佳思社团学员共同参加本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碰撞,引导新时代青年学子更好的利用科学技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做传统文化的创新者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活动先以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谈论影片内容创作上的创新,既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又通过现代叙事手法对其进行了重新结构,深挖角色内心世界,赋予角色更丰富的情感与成长路线,从而巧妙融入亲情、友情等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普世情感,以及对自我认知、责任担当的深刻思考。此外,同学们还从影片使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展开讨论,影片运用动态水墨渲染,物理引擎,动作辅助,AI技术等多种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再现创新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扎根传统沃壤,争做绽放创新之花。
坚持守正创新,做传统文化的引领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源泉”,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源,创新则是能带我们远航的帆与船。交流会上还有同学分享了自己观看央视春晚张艺谋导演的《秧BOT》的感想,一排排身着红色大花袄,“零帧起手”转手捐的机器人在舞台上跳着秧歌舞。秧歌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而机器人则代表了现代科技的前沿力量。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加激励新时代的大学生担当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引路人。
坚持守正创新,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三位老师也和同学们交流互动,提出了对青年与传统文化的看法,提醒新时代的青年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创新演绎传统文化,学习以短视频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比如网络上一些优秀的短视频,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生动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从手工造纸到传统美食的制作,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很好的诠释了传统文化守护者的形象,也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
本次交流会,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到科技创新在传承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热烈的交流使每位同学再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技传承有了深刻的认识。(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佳;审稿、核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梅梅;编辑:党委宣传部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