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教研室《超声诊断学》课程的一场以“妇科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为主题的公开教学暨课程思政示范课在教室415开展。本次课由谢伟丽教师主讲,旨在超越单纯的技术操作层面,深入聚焦超声图像的解读与诊断思维构建,为学生揭开妇科超声诊断学的神秘面纱。
夯实根基——在图像中重构三维解剖。“一名优秀的超声诊断医生,首先是一位出色的‘影像解码师’。”谢老师以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开启了本次课程。她指出,精准的诊断源于对正常标准的深刻理解。课程伊始,她并未直接展示病例,而是带领学生系统回顾了子宫、卵巢及附件的正常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动态影像,细致讲解了如何通过不同切面识别关键解剖标志。
聚焦实战——构建诊断与鉴别诊断思维。本次公开课的核心环节在于对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思维训练。谢老师选取了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及异位妊娠这四个典型病例,进行了精辟入里的分析。她采用“图像呈现-特征分析-鉴别诊断-报告书写”的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在讲解子宫浆膜下肌瘤与卵巢实性肿瘤的鉴别时,她启发学生思考,一连串的提问,引导学生从“看到什么”向“为什么是这样”及“还可能是什么”进行思维跃迁。
融入人文——在诊断中传递关怀温度。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谢老师始终将医学人文精神贯穿其中。她提到,妇科超声诊断面对的是敏感而私密的健康问题,诊断医生不仅要关注图像,更要关注图像背后的“人”。她教导学生,一份及时的诊断、一句温暖的解释,都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药”,未来的超声医生应是技术与仁心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妇科超声诊断理论公开教学暨课程思政示范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深度传授,更是一场诊断思维的启蒙盛宴。通过这样高质量的课程学习,学生们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方向,为他们未来投身于精准医疗事业,成为一名能够独立思考和准确诊断的优秀超声医生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撰稿:谢伟丽、陆启芳;审稿、核稿:李芳、喻德富;编辑:党委宣传部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