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学期专业课程的如期开展,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同学们满怀期待地步入现代化医学影像实训中心,迎接他们实践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课程。然而,在第一次触碰昂贵的CT、MRI设备之前,所有同学都必须通过一道至关重要的“入门关”——实训课前安全教育与准入考核。这门“安全第一课”旨在将“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深植于每一位未来影像人的心中。
医学影像实训中心是培养影像医师、影像技师的核心实践基地。这里不仅汇集了DR、CT、MRI等高精尖影像设备,也存在着辐射、高压电、激光、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潜在风险,实训安全教育与培训必不可少。实训教师通过实物讲解、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ALARA”(合理可行尽量低)原则,熟练掌握铅衣、铅围脖等防护用具的正确穿戴与使用。同时,针对MRI实训室的“铁磁性炮弹”效应和对比剂过敏反应等特定风险,进行了重点剖析,要求同学们熟记各类安全警示标志和应急处理流程。
此次培训,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以前只在课本上读过辐射防护三原则,觉得是枯燥的理论。今天亲手穿上沉重的铅衣,在模拟曝光前反复确认机房内无人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量。”2024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刘同学在参加完培训后感慨道。另一位李同学则表示:“MRI安全培训最让我震撼。亲眼看到一个小扳手被飞速吸入磁体的视频,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安检如此严格。这不仅是保护设备,更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
实训室安全教育,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更是一种安全文化的深耕与培育。它成功地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植入每一位未来医者的心中,为他们即将步入的临床工作岗位系好了“第一粒安全扣”。未来将把此类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并纳入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为培养德才兼备,安全素养过硬的卓越医学人才持续保驾护航。(撰稿:临床医学有 周海燕、陆启芳;审稿、核稿:临床医学院 李芳、喻德富;编辑:党委宣传部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