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临床医学院内科及全科教研室的全科医学团队积极响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的核心精神,以《全科医学》课程为重要载体,深度探索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致力于筑牢基层健康“网底”。
一、构建多元主体、多维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全科医学团队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单一结果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全科医生的复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此,构建了“三维建模、四维矩阵”的“一站式”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中紧密围绕“知识掌握-技能应用-素养培育”三个核心维度,确保覆盖全科医生胜任岗位所需的认知、行为与情感目标。知识维度不仅考核学生对急症理论、诊疗规范的掌握,更强调其整合内、外、妇、儿及公共卫生等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技能维度聚焦全科医学全流程实践能力,重点评估急症识别、现场处置、规范转诊、康复指导及健康宣教等关键环节操作的规范性与时效性;素养维度则着重考察学生的职业精神、人文关怀以及对定向岗位的认同和扎根乡村、服务基层的决心。同时在评价时打破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构建“四维评价矩阵”,融合学生自评互评、行业导师评价、数智化标准化病人(SP)评价以及教学团队评价,多元评价模式使教学评价紧密对接基层岗位实际需求,增强了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过程导向与增值评价,赋能精准教学
落实《总体方案》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的要求,该团队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评价改革。依托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平台,集成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实训操作、课后任务、见习表现等全环节数据。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病例分析和诊疗决策训练,绘制学生个体在知识、能力、素质、实践方面的“学能成长曲线”,生成个性化的“专业兴趣与发展报告”,形成“一生一评”的增值性评价,有效识别个体差异、学习积极性变化及潜在短板,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和及时复盘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临床医学院的教学评价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服务国家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战略的积极探索。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探索,聚焦本科人才培养的高阶性、创新性、适应性需求,推动评价体系更加科学、精准、有效,为培养"强临床、重创新、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提供核心支撑。(撰稿:临床医学院 李芳;审稿、核稿:临床医学院 喻德富;编辑:党委宣传部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