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临床医学院康复及中医教研室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助力学生深度学习脊柱运动学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1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医学院康复及中医教研室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于2025年5月19日成功开展了《运动学基础》中“脊柱关节活动”为主题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本次课程由石淑霞老师精心设计,围绕脊柱的功能解剖、功能活动及常见病变等内容展开,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本次“脊柱关节活动”翻转课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授课+分组讨论”的创新形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石淑霞老师的指导下,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观看脊柱功能解剖的3D动态模型视频、阅读临床案例资料,并完成预习测试,初步掌握脊柱的骨性结构、关节连结及运动特点。

课堂互动深化:由学生代表担任“小讲师”,分组讲解脊柱各节段(如颈椎、胸椎、腰椎)的运动特点及常见功能障碍,教师进行实时点评与补充。学生分组围绕“脊柱屈伸、侧屈、旋转的力学机制”、“颈椎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的运动学差异”等议题展开小组讨论,并结合脊柱模型、运动解剖软件分析等活动,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后拓展实践: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脊柱评估操作,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相结合。

脊柱作为人体中轴,其生物力学特性与康复治疗密切相关。在本次课堂中,石淑霞老师通过任务驱动式学习,引导学生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教与学”双重角色,深入理解椎骨、椎间盘、韧带的结构与功能,并借助运动解剖软件,测量并分析脊柱活动度数据,探讨其临床意义。以“脊柱侧弯”为例,学生团队设计康复评估方案,并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医患沟通,全面提升专业素养。

此次翻转课堂通过“学生授课+团队协作”的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翻转课堂的核心是“赋能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搭建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的平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与迁移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未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将持续推进教学创新,深化产教融合,为培养“懂理论、强实践、善沟通”的高素质康复治疗人才注入新动能。(撰稿:临床医学院 石淑霞,审稿、核稿:临床医学院 周卫凤;编辑:党委宣传部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