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为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我院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10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集体备课活动,会议由副院长高梅梅主持,李先进副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了会议。
李先进老师本次备课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李老师分析了第二章在本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梳理了本章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及教学设计理念,提炼出了本章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提出思政课教学应该尽量采用本土化教学案例。
本土化教学案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本土创业热情,有利于地方高校实现服务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使命;本土化教学案例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
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对本次备课章节形成了更优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大家一致认为,集体备课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丰富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能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希望今后能通过持续的集体备课活动,不断积累教学案例资源,形成一整套适合具有我校医学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校本资源库。(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继奎;核稿、审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梅梅;编辑:党委宣传部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