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校领导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开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1-11-15 浏览次数: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11月11-12日,校党委书记董亚杰,党委副书记、校长郑为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东义,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劲松、王润霞、严继贵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并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作为核心内容融入课程。

董亚杰以时代思考为命题,引导同学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与原因,深刻了解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人民一道,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郑为超从个人成长经历导入,带领同学们回顾了百年以来国家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强大。一百年来,中国青年在党领导下前赴后继、顽强拼搏。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党为了青年更好更快成长会不遗余力地搭建平台、创造舞台,让每个青年都能分享时代的机遇,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刘东义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帮助同学们深刻领会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坚持学好自己的专业,成为学有专攻、学有专长的人;要立下坚定志向,勤奋刻苦,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来学习,充分利用好宝贵的大学时光,为服务卫生健康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劲松以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征程为重点,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在奋斗中壮大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让备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王润霞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向同学们重点强调了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运行之基。维护与践行多边主义,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本原则。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解决“谁来治理”“怎样治理”“为什么治理”等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必须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必须警惕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的行为。

严继贵向同学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同学们要扎实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努力做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近年来,我校持续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率先垂范下,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一大批领导干部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纷纷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课程质量大幅提升,教学效果更加凸显,学生的课程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撰稿、审稿:解苗苗 刘明 核稿、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