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专家组来我校智慧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调研交流

信息来源:教务处 发布日期:2023-06-07 浏览次数:

6月6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专家田秀萍、新技术应用研究处苏航、王峰、程艳奎等专家一行莅临我校,调研指导我校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培育项目暨智慧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情况。校党委书记董亚杰,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为超,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严继贵出席调研活动。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专家组对学校基地建设及应用成效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学校基地建设布局规划超前、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田秀萍指出,国家基地的建设要紧扣《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一是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师团队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按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行业企业、岗位群及技术领域,制定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实训教学方案、资源开发脚本;二是要加强虚拟仿真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对接国家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三是进一步更新理念、观念,加强虚拟仿真资源深度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三教”改革、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服务于学校、行业和企业,赋能国家职业教育。

董亚杰对专家组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向专家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十三五”以来学校改革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新桥校区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等情况。董亚杰指出,学校坚持面向基层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现阶段学校聚焦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力争早日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区域影响显著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

郑为超指出,本次的调研交流获益良多,进一步明确了我校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下一步的建设方向。郑为超指出,一是要持续推进智慧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坚持虚实结合、以虚助实,能实不虚、以实带虚,将虚拟仿真资源深度应用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教师引领、技术支撑,赋能“双高计划”建设和“三教”改革;三是要完善基地运行机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虚仿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教务处处长朱霖对基地的建设思路与规划布局、组织管理、硬件建设情况、资源及平台建设情况、基地建设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设计划进行了详细汇报。

调研期间,专家组一行还参观了智慧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智慧医学展示体验中心、医护共享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综合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公共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工作中心和大学生双创中心。体验了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MR技术的医护协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以及疾病科学研究方法、CT的原理与实验、ECMO的原理与应用等基于XR技术的展示体验项目,还聆听了一段基于智能穿刺系统(数字孪生资源)的课堂教学,对学校虚拟仿真基地建设及应用给予高度肯定。

各位专家为我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战略性指导、实质性指导和针对性指导意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及总体要求,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吸收和采纳各位专家的意见,统筹推进。结合学校“升本”愿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遵循“虚实结合、以实为主、以虚为补”的原则,进一步更新理念、变革模式,进一步拓宽思路,整合资源,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应用,进一步加大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赋能“三教” 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升本”建设,努力把我校基地建成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竞赛、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校院(企)协同开发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技术成果展示与应用推广平台,打造成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样板工程,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服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医院(企业)人员和各类人员就业培训、服务医疗卫生健康行业及医院(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带动区域卫生健康类院校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院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服务安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建设成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智慧医学示范性虚拟仿真基地。(撰稿:教务处 王蔷;核稿:教务处 朱霖;审稿:党委宣传部 黄碧玉;编辑:党委宣传部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