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部门介绍 | 思政教育 | 就业指导 | 学籍管理 | 资助管理 | 心理咨询 | 下载中心 
思政教育
 首页 
 部门介绍 
 思政教育 
 就业指导 
 学籍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咨询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思政教育>>正文
 
安徽医专2020年辅导员工作典型案例——战胜自卑 塑造健全人格
2021-01-18 16:29   审核人:

案例背景

自卑是指人们在长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自我认识的偏差,是个体在自我心中形成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象。

家庭贫困会造成学生自卑心理,不能坦然地面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有强烈自卑感的学生,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羞愧胆怯,甚至自暴自弃,导致抑郁、厌学、厌世等严重后果,极大地影响到个体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

一般来说农村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条件也相对薄弱,学生们从小就自立要强,与周围同学差异不大;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大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面对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际交往,他们多数不能适应,自尊转变为自卑,甚至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这些学生总担心自己寒酸的外表和拮据的消费被人看不起,对周围的人和事常常敏感多疑,害怕同学们不能理解和接纳自己。正是此类异常的顾虑和担忧干扰了他们全面客观看待自己优势和所拥有的条件的能力,往往因为一点小事,或者是误会而不满意自己、否定自己;同时他们不愿表白自己的心理,或者将自己的真实心理隐藏起来既不善交际也不愿同周围人交流,长期形成心理压抑。所以分析该生产生这种心理负担的根本原因至关重要。

案例过程

某同学因为地域差异、自身条件和家庭因素产生了自卑心理。从人格上来说,人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个人条件、经济条件与人们的修养、知识、能力没有内在的、必然的、绝对的联系。一个学生本来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但由于自卑,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结果难免失败。这种自卑感,很容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无所作为,于是自暴自弃,远远的躲在自己编织的网中,不能自拔,对自身发展和成长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见到某同学本人后,我询问了他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经过了解,我发现某同学平日里性格较为内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男生,进入大学这样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因为地域、风俗、个性、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自身的优越感在逐渐减退,又发现因为家庭的原因,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念格格不入,这种自卑的心理让某同学使他逐渐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兴趣。

作为辅导员,我积极发现某同学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并善于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的表扬,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我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为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成功的信念,从而达到成功。

案例思考

通过本案例,我认为在碰到类似案例时要让学生:一要认识到贫困不是自己的错,很多时候与客观条件有关;二要认识到贫困不是永远的,只是暂时的一种状态,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贫困、甚至改变家庭贫困的面貌。“学好一个专业,富裕一个家庭”已经是一些专业的目标,也是一些专业的现实情况。所以,我建议他一定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并把贫困当作一种人生财富,激励自己在逆境中奋起,真正认识到“人不可以选择家庭和出身,但是可以选择改变命运”。

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才有助于自己更大、更快的进步,同时,这个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也是不断摆脱自卑、走向自信的过程。在心理学上,这个过程叫做“升华”。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列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引领努力方向。

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优势方面,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并学会发挥优势,正视不足,而不是盲目地用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比较。同时,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协助他努力寻找一个适合的方法进行学习,转变其思想,增强其自信心。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学生要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撰稿:药学系 辅导员 审核:汪长如)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合肥市芙蓉路632号/芜湖路387号(230601)  电话:0551-63818254(传真)  招生热线:0551-62860000   皖ICP备:11004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