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专要闻 > 正文

 医专要闻

在奋斗中追逐青春理想 ——记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优秀校友鞠红阳

作者/来源:   发布日期:2020-04-27  阅读:次  



“能够全心全意为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力量,就是我在这个扶贫岗位上最大的意义和快乐所在。”鞠红阳说道。“在工作中,能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与理解就是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只有让百姓认可,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才能让老百姓真正享受政策的红利,才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1年,东北姑娘鞠红阳从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经省统一招考,来到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任大学生村官。刚毕业的她远离家乡,孤身一人来到皖南山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难懂的方言,她丝毫没有退怯,而是坚定地扛起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责任。“唯有努力工作,让每天过得充实饱满!在新的地方、新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用心用情用意去体会第二故乡。”鞠红阳说道。

言必行,行必果。在近十年的工作生涯中,鞠红阳一直深耕于基层,长年累月无私奋斗、默默奉献。她将深渡镇当作第二故乡,为扶贫脱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提出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为了实现“精准”,鞠红阳与镇领导协商后,带领全体帮扶干部,深入12个村(居),对农村产业现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发展愿望、主要致贫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摸底,从扶贫对象、扶贫方式、致贫原因、农户需求等方面摸清底数,“找准”思路、“精准”施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鞠红阳认为,“鱼”和“渔”是以往大水漫灌扶贫模式和现在精准滴灌扶贫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在扶贫工作中,必须要抓好富民富村增收产业,才能让贫困村、贫困户彻底摆脱贫穷困境。

昌中村地处皖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村民的经济状况一直难以提升。鞠红阳针对昌中村的实际产业情况积极谋划,帮助发展了白茶120亩,改造有机茶园180亩。向上争取资金80余万元,完成了进园道路的硬化,争取30万元落实了全村茶叶的有机肥料。同时,她谋划建设36亩蔬菜基地和船形湾泉水鱼养殖,将为农业后续实现稳定增收提供保障。并且,鞠红阳协调扶持该村龙头企业黄山市琪乐制茶有限公司发展,鼓励贫困户入股分红、务工等增加收入。这些措施目前已带动50余户贫困户参与生产并实现增收,平均每户增收800元以上,带动效应明显。

2017年,三源村村实施精准扶贫流水鱼养殖项目,但由于天气原因,泉水鱼养殖出现了缺水问题,致使该项目不能正常运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积极与项目主管部门衔接,按照三源村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延伸申报,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目前该项目已正常运转,村集体每年可增收不少于5万元,其中70%资金用于贫困户。

大茂村村村主任余来顺致富不忘乡亲们,开办了富顺畜禽养殖场,发展生猪养殖业。看到这一点,她意识到要将工作方法从“指导”改变到“服务”。政策、技术、人脉和信息……只要是有利于能人引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息,她都积极搜集提供。该养殖场已经吸纳10余名贫困对象务工,同时还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的畜禽及秸秆等,进一步带动促进贫困户的增收。能人引领,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她身上,像这样为贫困群众谋划扶贫产业而奔波的事迹还有很多。她根据帮扶户的发展意愿,为帮扶户联系采购茶苗、枇杷苗、猪仔、山羊等。同时,她立足工作实际,着力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为脱贫工作做出贡献。

电商,是精准扶贫中崛起的新力量。通过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从大山深处飞往全国各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鞠红阳紧跟时代潮流,将电商和农产品产销问题以及产业培育联系了起来,根据歙县商务局安排,在全镇定潭商友茶叶基地、昌中村实施电子商务中心项目,让村民们的茶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卖出好价格,达到增收目的。目前,该基地带动27户实现户增收500元。

缺乏资金,是很多农民发展产业的拦路虎。因此,鞠红阳尤为重视发放精准扶贫贷款的工作。在确保精准发放贷款的同时,对那些对还贷有顾虑的农户,她与帮扶干部一起入户动员。在她的积极动员下,全镇158户有发展意愿和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得到资金支持,共发放扶贫贷款547万元,进一步扶持贫困户发展各项产业,从而实现脱贫。

作为一位奋斗在基层的扶贫干部,鞠红阳用奋斗的青春谱写着对农民、对农村、对扶贫工作的诚挚。而在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的日子,也给予了她知识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为日后的成长成才打牢根基。

当回忆起在母校度过的的三年时光,鞠红阳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她说道:“在母校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我曾经连续两年参加由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磨练了我的意志,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母校的老师们在我三年的学生生涯中给予了我太多的关心和帮助,为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指引了方向,也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世和如何工作,丰富了我人生的阅历。”

“对于母校的学弟学妹们,我想说大学期间一定要努力,不努力就要被淘汰,也许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不是每一个明白的人都可以做到很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五件东西不能丢。”在谈到对母校学弟学妹的寄语时,鞠红阳有感而发,“一是追求,没有目标,就失去了精神的信仰和奔跑的方向;二是尊严,它能支撑你的脊梁,让你高傲地活着;三是自信,千钧压顶何须叹,披荆斩棘向前看;四是坚韧,成败皆在毫厘之间,只要是你选择的,再苦再难都要挺住;五是知识,千金易散尽,善学是财富,唯有知识能够创造一切。”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艰辛的扶贫工作中,鞠红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幸福奋斗观”,毫无怨言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用执着、坚韧、善良、真诚的品格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树立榜样。(撰稿、审稿:党委工作部 胡安冉 胡吉芬 编辑:姜楠)


版权所有:安徽第二医学院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1004322号-1 联网备案号:34019102001022
地址:合肥市芙蓉路632号/芜湖路387号/新桥国际产业园迎宾大道与寿州大道交口  邮编:230601 电话:0551-63818254(传真)  招生热线:0551-628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