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院
首页|部门简介|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党群活动|特色科室|联系我们|下载专区|预约就诊|学校首页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教育>>正文
新生入学教育—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2025-09-22 08:04   审核人:

一、常见传染病及针对性预防措施

(一)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症状为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

预防:每年9-10月接种流感疫苗;宿舍、教室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流感流行期少去人群密集的食堂、图书馆,必要时规范佩戴口罩。

2.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长期咳嗽、咳痰(超过2周)、午后低热、盗汗是典型症状。

预防: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新生肺结核筛查;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

(二)消化道传染病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传染性极强,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突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常在宿舍、班级聚集发生。

预防: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在食堂就餐选择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避免生冷不洁饮食。

4.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经污染的食物、水源传播,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伴有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预防:不吃变质、隔夜食物;餐具定期清洗消毒,不与他人共用;若同宿舍有人患病,需做好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三)接触性、虫媒及血液体液传播传染病

5.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疱疹液或飞沫传播,皮疹先出现在躯干,后蔓延至面部、四肢,伴有瘙痒。

预防:未接种过水痘疫苗建议补种;若同学患病,需避免接触其衣物、被褥;患者需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避免带病上课。

6.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可能并发睾丸炎、胰腺炎。

预防:接种腮腺炎疫苗(或麻腮风联合疫苗);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出现腮腺肿胀时及时就医,避免去教室、食堂等公共区域。

7.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预防:宿舍定期清理积水(如花盆、垃圾桶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外出时穿长袖衣裤,涂抹驱蚊液。

8.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感染后早期可能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后期会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引发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预防:树立健康性观念,坚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针具、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避免非法卖血或共用注射器吸毒;不随意接受无资质机构的侵入性医疗操作(如非法文身、穿耳洞);若有过高危行为,可在暴露后及时前往疾控中心咨询,必要时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并定期检测。

二、传染病防治核心行动指南

1.个人防护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必洗手;在传染病流行期,进入人群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不与他人共用水杯、牙刷、毛巾、餐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关注性健康,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注意防蚊,户外活动涂抹驱蚊剂。

2.宿舍环境:配合宿舍长做好卫生值日,定期清理垃圾,避免杂物堆积,防止环境潮湿滋生细菌;定期清理宿舍积水,做好防蚊措施。

3.健康监测与报告:每日关注自身体温(≥37.3℃为异常)及身体状况,若出传染病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及时报告。

4.疫苗接种与体检: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新生入学体检(含肺结核筛查);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接种疫苗(如流感季前接种流感疫苗)。

5.生活与作息管理: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每周进行3-4次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健身);均衡饮食,多吃蔬菜、蛋白质,减少高油高糖的外卖和零食。

三、就医与返校规范

1.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学生身份、近期接触史,便于医生精准诊断;留存好病历,以备学校备案。

2.确诊传染病后,严格遵医嘱进行隔离治疗(如肺结核需规范治疗6-8个月)经医生评估符合返校条件后,携带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向辅导员和校医报备,审核通过后方可返校。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安徽第二医学院  地址:合肥市芙蓉路632号/芜湖路387号(230601)  电话:0551-63818254(传真)  招生热线:0551-62860000   皖ICP备:11004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