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院
首页|部门简介|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党群活动|特色科室|联系我们|下载专区|预约就诊|学校首页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教育>>正文
小心蜱虫叮咬
2025-04-23 22:26   审核人: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 蜱虫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但是蜱虫在叮咬人时,还可以传播疾病。

目前,我市流行的蜱传播疾病主要是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 

发热伴的潜伏期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在38℃以上,还有疲劳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发热伴发病时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3月底开始出现病例,并逐渐增多,4-6月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但9-10月出现小高峰,11月后快速下降,12月至次年2月进入疫情低发区。

如何预防呢?在做农活或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光滑的衣服,穿长袖、长裤,戴帽,扎紧袖口、裤口;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防蜱叮咬;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露营;离开时要留意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蜱叮咬或附着,返回家中及时洗澡并更换衣物。 

一旦发现蜱虫叮入皮肤,不要生拉硬拽,应及时求医取出,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溃烂或红斑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蜱叮咬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特别提醒,接触发热伴患者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因此,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并加强对患者血液等污物的消毒清洁,降低传播风险。

来源:合肥疾控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合肥市芙蓉路632号/芜湖路387号(230601)  电话:0551-63818254(传真)  招生热线:0551-62860000   皖ICP备:11004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