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病从口入”
秋季易腹泻,除了食物不洁等因素,还可能是饮食不当所致。因此,秋季护理肠胃,我们首先要学会“吃”,可怎么吃才对呢?医生提醒,秋季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身,饮食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注意荤素、粗细的合理搭配,做到营养有度、膳食平衡。
“初秋饮食应遵循‘增酸减辛,以助肝气’的原则。刺激性食物应当少吃,如大蒜、姜、花椒、辣椒等。少吃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等。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胃气不和,表现出纳差乏力的症状。”王正国告诉记者,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所以建议大家适当吃酸味食物,酸入肝能够强盛肝木、收敛肝气,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对身体不利。
在兼顾保肝护肝的同时,还应注意补充水分、温胃和中,其中稀饭、菜汤就是不错的选择。进入秋季,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而粥正是调节脾胃最好的食品。秋后早晨喝粥,既可祛秋凉,又能防秋燥、和中健胃,如果适当加入一些健脾润燥益肺的食物或药材,如百合、银耳,对身体更有好处。此外,各种菜汤也具有稀释盐分、补充水分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体内水分的平衡。
做好呼吸系统“保卫战”
秋季咳嗽非常常见,因此要警惕患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可能,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呼吸道疾病容易传播,做好防范仍然是重中之重,学校人群较为密集,教室和寝室都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洁,并且做到及时发现、有效阻断病源。
眼睛干涩,积极预防与综合治疗是关键
要养成良好的用眼、护眼习惯,如减少电子产品使用频率,课间注意闭眼休息或进行远眺,重视用眼环境,避免在昏暗、坐车时看书;针对环境的干燥问题,可根据医嘱适当使用缓解干涩的眼药水,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加湿器;如果眼部不适感长期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