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扎实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绩。现将我校本年度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建引领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美育环境
2023年,是全面落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将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与之匹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体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互补互融”办学特色,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二、积极探索艺术教育新模式,多层次建设美育类课程
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任务清单》《安徽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负面清单》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我校积极探索和创新美育教育评价模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促进教育评价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发挥美育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发挥评价对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
1.构建以“美广博”为中心的生命美学课程群
2022-2023学年,我校开设《视听艺术与感知》3个美育方向选修课程试点工作,分别是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授课。音乐欣赏包括:探索音乐品味、音乐疗愈与健康、节奏游戏与统感训练、合唱与乐队等;美术鉴赏包括:素描技法训练、色彩认知、装饰画创作、校园场景设计等;影视鉴赏包括:动画剪辑技巧;电影剪辑技巧;动画欣赏及分析、影视欣赏及分析等。
学生使用“智慧团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平台进行网上选课,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等因素,自主选课,参与度高,反馈效果佳。课程将生活美、专业美、校园美、个人美的美育观潜移默化地落到实处,让美育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打磨《人文艺术鉴赏》精品课程
《人文艺术鉴赏》课程是我校省级精品线下课程、提质培优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智慧课堂试点项目,课程以学习通平台为载体,强化过程评价;以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为主要对象,在文学作品的框架之下进行相应哲学、美学、文学、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知识链接,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鉴赏,把美学、传统美德等知识交织在一起,使学生增长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感受文学艺术的意境和美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教学,力求学生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培育等方面的综合成效。
在坚持“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开放式课程教育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及学校自建资源,通过校级网络教学平台及智慧教学工具,按照“翻转课堂”的特点融入“碎片化”学习方式,既要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人文艺术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水平。课程着眼于分析、欣赏代表作家的经典篇目,同时融入相关美学、传统美德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各专业普开《美育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美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进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课程以学习通平台为载体,通过网络课程和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线上网络课程以“章节任务”为驱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写笔记,参与讨论、提问。通过阅读、思考、辨析,教师线下授课,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修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三、凝心聚力,创造机会,全方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
我校的艺术教育突出育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健康向上、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艺术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学校成立了多种课外艺术社团活动小组,各学院、各处室也是凝心聚力,全方位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我校开展的艺术活动是群众性的活动,从编导﹑排练到展示,学生均全员参与,大多数学生每人每学年平均至少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1.为学生提供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机会
校团委举办系列社团文化活动,包括:以“最美天使”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旨在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职业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用影像记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中的医患真情故事,诠释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点点滴滴。举办“逐梦医专 绘声绘社”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丰富我校“第二课堂”活动,打造医专品牌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群,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活动整合了新媒体平台和矩阵力量,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平台选拔学生参加安徽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经过数月的选拔、推荐和作品打磨,产出推荐参赛的艺术表演类合唱作品2首,其中一首为基于宋词《青玉案·元夕》原创的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群舞1支,朗诵1首;艺术作品类绘画、书法、摄影作品共6件,提交大赛组委会,后期计划通过“第三课堂”融媒体平台全平台推送,培养青年对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使用黏性,提升他们尚善、尚美的能力。
2.让学生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公共基础学院成立各类体育俱乐部,有健美操俱乐部、篮球俱乐部、武术俱乐部、排球俱乐部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线进行选课,打破专业和班级限制,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通过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汉字听写大赛等人文系列品牌活动,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持续强化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先发优势,打造“价值引领”“品牌特色”的美育育人和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参加美育实践,推动美育评价机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党委宣传部举办“青春,一起向未来”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朗诵艺术节,展示新时代医专学子爱校护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组织收看“听党话、跟党走”第二届青少年“美育云端课堂”,内容包括:百部红色经典优秀剧目展播、百所高校音乐党史教育展播、百所中小学美育音乐教育成果展演、百名小小志愿者音乐党史讲解等。鼓励引领青年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3.暑期“三下乡”活动,让美育工作坊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提出以及教育部关于在高校推广美育工作的号召下,由校团委和美育教师带领学生,结合艺术与乡村振兴战略发起成立“山野间乡村振兴美育工作坊”,工作坊坐落于安徽省金寨县关庙乡大埠口村,坊内设美育室、中药展示宣传室、志愿者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包装设计室、图书阅览室,室外有红色文化旅游广场、药用植物园区等,致力于不断发掘学生优质潜力,激发乡村文艺活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能够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和艺术创作需求。
山野间乡村振兴美育工作坊是一个结合医药知识和艺术创作的场所,旨在将传统医药知识与在地性群众的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金寨县红色文化优势和安徽医专医学资源优势,在工作坊内,医学生从调研、设计到项目落地的每个环节,都直接参与其中。工作坊既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研学场地,也将艺术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为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孵化优秀的设计成果等提供条件。
艺术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过去的一学年,经过学校师生共同的努力,艺术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我校围绕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艺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基本形成了艺术特色教育的氛围。学生艺术水平、欣赏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