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作者:人事处 时间:2021-11-18 点击数: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以“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为目标,不断夯实组织保障、优化制度体系、强化教育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素养,着力建设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是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和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历届全会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教师。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举办教师党支部书记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网络培训班,组织编发《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学习资料汇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比例达到100%。定期开展党建“七一”表彰等先进评选和表彰活动,创建党员示范岗,加强交流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构建师德工作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校领导班子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制度。筹划组建党委教师工作部,专门负责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工作;成立师德建设工作委员会,完善领导、参与和实施三级联动机制,校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查抓。将师德表现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奖评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健全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制订出台《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试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试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搭建成长发展平台。推进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成为德育导师,在岗位聘任制中将立德树人作为各类教师和人才聘任的必备条件。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创建,引导教师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发挥作用,2021年护理专业获取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选配优秀高年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挂职岗位锻炼,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专业实践、校内职能部门挂职,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四是提高教书育人实效。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政、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教书育人重点环节中的作用,构建了一体化育人大思政格局,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张小来、安徽省“最美教师”严家来等一批教书育人典型人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定期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教师座谈会等,增强一线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的认知认同。严格教学和课堂纪律,优化领导听课制度,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大力营造“以教学为荣”的教学文化。设立“教学之星”奖,鼓励推动全体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和教学能力比赛,互相观摩学习、共同提高。完善“最美教师”、“优秀教师(辅导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充分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撰稿、审稿:李茵 彭顺 核稿、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