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15—30天安徽大部降水较往年偏多,全国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合肥气象台于6月12日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为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极端天气对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做好学校在高温及汛期有效应对极端自然气候可能造成的灾害有关工作,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防灾减灾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全校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清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
认真做好应对极端自然气候可能造成灾害的隐患排查工作,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地震等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警信息,充分研判,提前部署。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应急演练、重大事项报告、值班值守、监督检查等制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有效降低极端自然气候可能造成灾害。
三、 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应对能力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工作理念,进一步夯实学校应对极端自然气候可能造成灾害的隐患排查工作基础能力。认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行动,重点对学校校舍、在建工程、临时建筑、电气设备、水域、排水设施和学校周边自然环境等进行全面摸排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列出清单,明确要求,压实责任,限期整改。要尽量避免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安全事故。要配备足够的防暑降温、防汛物资和设备,确保有备无患。
四、加大宣教力度,提高防灾意识
各单位要在日常防灾减灾教育的基础上,坚持传统形式和新兴媒体相结合,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普及,特别要加强极端性灾害天气的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广大师生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全校单位要严格落实通知要求,压实全员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认真做好本单位责任范围和归口管理范围内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和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
安全办
2024年6月12日